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轻便低成本的瓦楞纸板与轻质高强的蜂窝纸板,正以互补之势突破环保包装瓶颈——前者凭借机械化生产与抗冲击性能守护运输安全,后者依托蜂窝结构实现卓越缓冲与隔热,二者协同将重塑抗压防震新标准,用可回收材料织就绿色包装的未来图景。
01环保包装材料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缓冲包装材料的要求也日趋严格。面对严峻的环境污染挑战,市场上涌现出瓦楞纸板和蜂窝纸板这两种环保型包装材料。瓦楞纸板和蜂窝纸板各有独特的优势,未来它们的发展与合作潜力巨大。
02【瓦楞纸板的特点与挑战】
瓦楞纸板,作为一种以纸代木的环保板材,在商品包装领域应用广泛。其瓦楞形状可分为u、v、uv形,而按照瓦楞层截面结构,则可分为A、B、C、D、E五种。此外,根据瓦楞层数的多少,还可分为一层、双层、三层、五层及七层纸板,即三重瓦楞纸板。瓦楞纸板以其轻便、低成本和高强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的包装。
瓦楞纸板的主要优势包括:
便于运输与存储:瓦楞纸箱通常以折叠或平铺形式运送,既方便搬运又提高了运输效率,同时节省了大量存储空间。
成本低廉:瓦楞纸板包装箱的制作成本相对较低,且材料节省,符合经济效益。
优异强度与缓冲性:瓦楞纸板具有出色的强度和缓冲性能,能有效避免商品受到碰撞和冲击,特别适用于机械、机电等重型产品的运输包装。
高效率生产:瓦楞纸箱的生产过程可在高度机械化与自动化、高效率的设备上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然而,瓦楞纸板技术的发展已趋于成熟,面临诸多挑战。尽管其结构已经历了近一个半世纪的演变与优化,但目前已经逐渐显现出发展瓶颈。瓦楞纸板技术发展成熟,但面临市场挑战,需寻找新的突破点。尽管如此,瓦楞纸箱在包装领域依然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市场需求依然旺盛。但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与生命力,该行业必须寻找新的突破点。
03【蜂窝纸板的特点与限制】
蜂窝纸板,其制作灵感源于自然界蜂巢结构。通过胶粘结方法,将瓦楞原纸连接成无数个空心立体正六边形,形成纸芯,再在其两面粘合面纸,从而制成这种新型夹层结构的环保节能材料。蜂窝纸板因其轻质高强、稳定性好及环保可持续等特性,适用范围广泛。
蜂窝纸板的特点如下:
轻质高强:蜂窝夹层结构相较于其他板材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质量比,使得其制成品的性能/价格比更为优越。
稳定性好:蜂窝夹层结构近似各向同性,具有出色的结构稳定性,不易变形,同时提供了优异的抗压能力和抗弯能力。
优异缓冲性:蜂窝纸板由柔性的纸芯和面纸构成,兼具韧性和回弹性,其独特的蜂窝夹芯结构赋予了它卓越的缓冲性能。此外,高厚度的蜂窝纸板甚至可以替代大量使用的EPS塑料泡沫缓冲垫。
吸声隔热:蜂窝夹层结构内部封闭的小室充满空气,因此具有良好的吸声和隔热性能。
环保可持续:蜂窝纸板完全由可循环再生的纸材制成,使用后可实现百分之百的回收再利用,符合现代环保理念。
然而,蜂窝纸板的发展则显得步履维艰。尽管其独特的结构与性能在理论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推广与应用中却面临着诸多困难。蜂窝纸板发展受限于技术与市场因素,如生产效率低和市场接受度问题。这无疑为整个包装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与挑战。
我国蜂窝纸板的研制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已取得显著进展。然而,与瓦楞纸板相比,蜂窝纸板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制约蜂窝纸板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工序手工作业占比高,生产效率低下;成型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导致产品表面粗糙、色彩不佳,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同时,防水、防潮等技术问题也尚未得到妥善解决。此外,市场问题和经营服务意识也是影响蜂窝纸板发展的关键因素。价格偏高和代木效果问题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而某些企业的短视行为和不重视售后服务,更是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形象。
04【两种材料的性能比较】
将面纸、芯纸相同,用纸量相同,且芯层与面纸之间粘合的胶也相同的瓦楞纸板和蜂窝纸板进行性能测试,所得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观察到以下几点:
数据显示蜂窝纸板在平压强度等性能上优于瓦楞纸板,尤其在耗材量恒定的情况下,随着孔径的增大,蜂窝纸板的平压强度呈现递减趋势。
蜂窝纸板的侧压强度随孔径增大而降低,而瓦楞纸板的侧压强度则远高于蜂窝纸板,但在横向侧压强度上则逊于蜂窝纸板。
在弯曲强度方面,蜂窝纸板表现出色,其强度随着孔径的增大而提升。
在剥离强度上,瓦楞纸板略胜一筹;而蜂窝纸板的剥离强度则随孔径减小而有所提升。
就戳穿强度而言,两者并未显示出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随着瓦楞纸板与蜂窝纸板各自发展的瓶颈逐渐显现,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显得尤为迫切。若能将这两种纸板结合使用,将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有望进一步提升复合纸板的侧压和平压强度。此外,在包装箱制造领域,通过巧妙运用瓦楞纸箱与蜂窝纸板的组合,可以有效提高包装箱的防震、抗压、保温及抗戳穿能力。因此,当前阶段,瓦楞纸板与蜂窝纸板并非彼此的竞争对手,而是应携手合作,共同迎接新的发展机遇。